新聞動態(tài)
養(yǎng)護專業(yè)學術(shù)論文—淺談秋冬季園林綠化養(yǎng)護措施
發(fā)布時間:
2023-11-17
來源:
高陽工區(qū) 朱浩宣
進入秋冬季,園林植物養(yǎng)護又到了一個關(guān)鍵的時間段,由于樹木即將進入休眠期,為了確保苗木安全越冬,因此養(yǎng)護工作重點也會有所不同,除了日常的澆水、施肥、修剪、病蟲草害防治工作外,要依據(jù)天氣變化做好如澆水、越冬施肥、修剪、越冬防寒等重點養(yǎng)護工作,具體可根據(jù)實際情況從以下方面著手。
一、澆水。
(一)澆水時間:澆水時間在日平均氣溫降低至3-5℃或“晝消夜凍”時進行澆灌;過早水分蒸發(fā)快,不利于蓄水保墑,也起不到防寒作用;過晚氣溫過低,容易使植物根系遭受凍害;澆水時最好在晴暖天氣上午10點—下午3點時間段內(nèi)為好。
(二)持水深度:技術(shù)標準為3-5℃澆灌一次補充植物所需水分,當氣溫下降至0℃時再澆灌一次,可以形成凍土層,避免凍層以下土溫繼續(xù)下降。喬木澆水深度不少于60cm,灌木不少于40cm;地被不少于15-20cm;草坪不少于15cm;花境不少于15cm。
(三)澆水方式:滴灌帶、移動式噴淋、灑水車、固定噴淋、人工水管噴淋、葉面噴水、根部打孔灌水、樹干打孔補水等。判斷澆水的原則:喬木取土深度25-35cm,地被/灌木取土深度15-20cm土壤樣本;分別以手握成團,落地不散,濕度較大,不需要進行澆水;手握成團,落地即散,濕度適中,可適當前澆;手握不成團,較為干旱,需要立即進行澆水。
二、施肥。
(一)施肥時間:在立秋-10月中旬,最佳在九月份最好,此時是園林植物“貼秋膘”的最佳時間;此時晝夜溫差較大,地溫較高,而植物根系正處于第2、3次生長高峰期,根系再生能力強,斷根容易恢復,肥料轉(zhuǎn)化速度也快,有利于植物體吸收及積累營養(yǎng);葉片在尚未發(fā)黃脫落前,根系吸收的水肥可以通過葉片轉(zhuǎn)換貯存于植物體內(nèi),促進秋梢加粗及提高木質(zhì)化程度;過晚則葉片發(fā)黃或開始脫落,養(yǎng)分便不能及時轉(zhuǎn)換貯存于植物體內(nèi)。
(二)施肥方法:可以采取撒施、噴施、灌根、穴施、輸液和鉆孔施肥等,具體根據(jù)植物種類,現(xiàn)場實際情況,樹木生長情況而定:一是撒施:顆粒型肥料,適用于綠籬、地被、草坪和花卉植物;二是灌根:水溶性肥料、液體肥料,適用于所有植物種類;三是噴施:葉面肥、微量元素肥料,常用于綠籬、地被、花卉及草坪;四是開溝穴施:顆粒型肥、水溶肥,喬灌木多用于此法;五是輸液:營養(yǎng)液,用于喬灌木復壯處理;六是鉆孔施肥:顆粒肥、棒肥、水溶肥,常用于樹體復壯。
(三)肥料選擇:施肥以磷鉀肥為主,嚴禁使用氮肥,肥料可以選擇復合肥、磷鉀肥、葉面肥、水溶肥、有機肥、菌肥等,根據(jù)植物生長情況,土壤情況及季節(jié)特點選擇相應(yīng)肥料品種。
1、復合肥:二元復合肥、三元復合肥、多元復合肥等;特點:有效成分高,養(yǎng)分種類多,補充植物所需營養(yǎng)。
2、磷鉀肥:鈣鎂磷肥、硫酸鉀、硝酸鉀、磷酸二氫鉀、氯化鉀、過磷酸鈣、草木灰等;特點:改良土壤,增強抗逆性。
3、葉面肥:磷酸二氫鉀、尿素、氨基酸水溶肥、微量元素肥、螯合鐵等;特點:肥效快,利用率高,降低土壤污染。
4、水溶肥:氨基酸水溶肥、礦源黃腐殖酸鉀、腐殖酸水溶肥、海藻酸等;特點:水溶性好、無殘渣,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。
5、菌肥:枯草芽孢桿菌、解淀粉芽孢桿菌、三株地衣芽孢桿菌、哈茨木霉菌、膠凍樣類芽孢桿菌、側(cè)孢短芽孢桿菌等;特點:提高肥料利用率,刺激植物生長,增強抗逆性,提高土壤肥力等。
6、有機肥:餅肥、堆肥、漚肥、廄肥、沼肥、綠肥、牛羊糞、蚯蚓糞等;特點:改良土壤理化性狀,增加土壤有機質(zhì)含量,促進土壤微生物活動。
(四)施肥標準:依據(jù)植物種類和肥料品種不同,施肥量也有所不同,具體可以參考以下用量:
1、地被、綠籬、草坪:磷鉀肥40-50g/㎡(20天/次),葉面肥稀釋800倍液(7-10天/次),水溶肥及微生物菌肥按照推薦用量施用(選擇性施用),有機肥40g/㎡(30天/次),復合肥15-20g/㎡(2月/次);尿素10-15g/㎡(選擇性施用)。
2、喬灌木:磷鉀肥0.4-0.5kg/10cm胸徑,葉面肥稀釋800-1000倍液,水溶肥及微生物菌肥按照推薦用量施用,有機肥0.4-0.5kg/10cm胸徑,復合肥0.3-0.4kg/10cm胸徑。
(五)肥料吸收與持效期:尿素7天見效,肥效期45天;有機肥7-10天見效;肥效25-35天;復合肥10天見效,肥效期90天;生物肥30天見效,肥效6-8個月;水溶肥一般當天見效,肥效15-20天;葉面肥>水溶肥≥有機肥>普通復合肥>緩釋肥。
三、修剪。
(一)修剪的目的是:一是降低營養(yǎng)消耗,促使開花類植物多開花結(jié)實;二是控制苗木體量避免生長過大;三是調(diào)整苗木長勢,促使衰老植株或枝條更新復壯;四是改善苗木通風透光條件,降低病蟲害,提高抗逆能力;五是控制枝條的伸長方向,打造各種造型;六是提高觀賞價值、經(jīng)濟效益、提高苗木成活率。
(二)修剪的程序:一知,修剪人員必須掌握操作規(guī)程/技術(shù)及其他特別要求,避免錯誤;二看,修剪前仔細觀察,做到因樹制宜合理修剪;了解植物的生長習性、枝芽發(fā)育特點、植株生長情況、周圍環(huán)境、功能需要及冠形特點等;三剪,由上而下,由外到內(nèi),由粗到細;從疏剪入手把枯枝、密生枝、重疊枝等不良枝條剪去,再對留下的枝條進行短剪,剪口芽留在期望長出枝條的方向;需回縮修剪時,應(yīng)先修大枝,再修剪中枝,再次修小枝;四查,檢查修剪是否合理,有無漏剪與錯剪,進行修正或重剪;五處理,對剪口進行殺菌防腐處理,對剪下的枝葉進行集中清理。
四、越冬防寒。
為保障苗木安全越冬,秋冬季可有序采用的防寒措施有噴施防凍劑、喬木裹干、根莖培土、樹干涂白、搭設(shè)防寒棚和防寒障、樹基堆雪和防凍打雪等。
(一)噴施防凍劑:噴施時間在落葉之前或平均氣溫穩(wěn)定在10℃左右;此時是植物干物質(zhì)積累的關(guān)鍵時期,噴施過之后可以被植物有效吸收,從而起到防寒目的;噴施時建議間隔5-7天噴施2-3遍,一般稀釋150-200倍即可;灌根時建議在寒潮來臨前3-5天稀釋300-400倍進行灌根;注意事項:5℃以下嚴禁使用,否則在植物吸收完之前容易結(jié)冰,會在植物表面形成一層冰膜,反而會加重植物凍害;嚴禁與堿性農(nóng)藥、肥料混用。
(二)裹干防寒:時間在植物落葉以后開始,在霜凍來臨之前完成即可;材料可以選擇草繩、保溫保濕帶(單層無膜、單層加膜、雙層加膜)、土工布、麻袋、稻草等;根據(jù)氣候特點,纏桿高度略有不同,要求東北、西北、華北、山東等高寒地區(qū)纏桿不低于1.8m(建議2.0m),其它地區(qū)不低于1.5m;假如防寒布寬12cm,每纏一圈搭接1cm外露11cm,纏至規(guī)定高度,要求表面統(tǒng)一高度,整齊美觀。
(三)根莖培土:培土時間在二次防凍水澆灌完畢之后進行;高度為20-40cm,直徑為苗木胸徑的10-12倍;部分區(qū)域過于寒冷還要進行覆膜培土防寒;培土后還可在表面覆蓋草屑等,增加保溫效果;禁止在原區(qū)域挖種植土進行培土防寒,需要外運土壤進行培土;去除時間在早春倒春寒過后進行。
(四)涂白:防寒原理是利用白色反光原理,減少樹體白天對熱量吸收,減小晝夜溫差,避免遭受日灼/凍害;涂白高度通常喬木涂白高度1-1.2m;花灌木0.4-0.8m;同一區(qū)域同一品種涂白高度應(yīng)保持一致;注意在日平均氣溫低于5℃即可開始進行,低于0℃不宜進行;現(xiàn)配現(xiàn)用,切勿長時間存;涂白前注意刮除老翹皮;涂白后注意地徑不留白,影響感觀。
(五)搭設(shè)防寒棚/防寒障:搭設(shè)時間在進入休眠以后,在防凍水澆灌完畢后開始,在早霜、早雪來臨前完成搭設(shè);搭設(shè)標準為大喬木高度要高于樹高0.5-1m,與植株水平距離保持50cm;灌木高度高出冠幅頂端30-50cm,與植株水平距離保持30-50cm;綠籬地被高度高出植被15cm以上,與植株水平距離保持15-20cm,框架架桿間距1-1.5m;防寒對象為當年栽植的灌木、地被;名貴樹種 ;抗凍能力差的苗木如女貞、黃楊、白蠟、小檗等。
(六)防凍打雪:對強大暴雪天氣,下雪后及時對喬灌木及地被積雪進行清除,避免壓垮植被枝干或積雪融化后致使植物皮組織遭受凍害;對防寒棚上的積雪,及時進行清掃,避免壓垮棚障。